民主选举制并不是衡量政治进步的唯一标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而中国在三十年多年的政治世界中形成了以贤能政治作为选拔领导人的手段,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判断的标准。在贝淡宁看来,制度选择首先取决于国家的规模,不能将小国的政治经验简单照搬到中国这样的大国上。同时制度选择也和国家的历史文化有关。《礼记》讲“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儒家一直认为理想的国家需要由最优秀的人才来管理,这种政治理想在帝制时期的中国以科举的形式运行,并且也影响到今天的政治改革——更加强调教育、考试和基层政府中的政治历练。
任何一种政治体制都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民主和贤能政治本身并不矛盾,提倡贤能政治并非反对民主制,完全可以借助民主制以完善贤能政治。贤能政治应该兼含基层政府民主选举、非选举形式的政治参与协商等方式,创造民众参与政治的机会,但并不包含高层领导人的竞争性选举。再具体的实践上,完全可以在不同地区展开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不应该过分太政治化,需要由独立的学者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