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论坛 探讨以“和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学院1712

7月21日至22日,第十三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在江西社会主义学院召开期间,第三届“和文化”论坛同时举行。该论坛由中华文化学院主办、江西省中华文化学院承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探讨如何把中华文化学院打造成做好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平台、如何以“和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来自各省区市、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百余名代表参加。

图片中嘉宾姓名依次为:左上,王中江;左中,于铭松;左下,方志远;右上,沈湘平;右下,杨慧玲。

论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中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于铭松、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杨慧玲分别作主旨演讲,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康等7位与会代表作交流发言。

专家学者们围绕“‘和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华“和文化”着眼于妥善处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具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对内看,通过对“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发挥统一战线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对外看,面对来自美西方的各种挑战,中华“和文化”有助于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和谐共生,有助于克服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给人类带来的困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智慧。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在闭幕式讲话中提出,全国中华文化学院要着眼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创新发展,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固本培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二是突出特色,要围绕本地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色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三是错位发展,要找准自身定位,围绕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求大而全,贵在专而精;四是形成合力,要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范围内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他强调,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力量,统战工作覆盖到哪里,中华文化学院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在一些重要领域甚至要挺进到前沿阵地。他希望与会代表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共同为把中华文化学院打造成为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一极而努力奋斗。

供稿:李勇刚、王凯歌